



海天澄碧,長箭飛天。
7月24日,我國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將問天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,發射取得圓滿成功。
任務前夕,中國電科空間站任務發射場團隊臨時黨支部通過主題黨日等方式,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航天強國建設重要論述,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,強化使命擔當,全力打贏任務攻堅戰。
中國電科黨組書記、董事長陳肇雄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召開工作部署會,聽取任務工作情況匯報,看望慰問現場保障人員,激勵全體參研參試人員繼續發揚載人航天精神和“忠于使命、勇于創新、善于協同、成于務實”的新時代電科文化,以更加盡責的態度、更加飽滿的熱情、更加昂揚的斗志、更加有力的舉措,確保任務取得圓滿成功,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,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項目總體和各參研參試單位主要負責人作工作情況匯報,表示,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空間站任務的重大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,精心準備、精心組織、精心實施,統籌做好后續各項工作,用實際行動發展航天事業,助力建設航天強國。
作為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單位,在問天實驗艙發射任務中,中國電科提供的系列傳感器、第三代柔性太陽電池陣、激光雷達、航天電機等關鍵產品,為保障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,貢獻了智能科技力量。
每一口呼吸的空氣都經過量化監測,確保含氧量極度舒適;每一次實驗操作,都是在太陽電池陣的動力供給下開展;每一次設備啟動,都有無數個“智能馬達”開啟助力……
這是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的生活,而像這樣的智能方案無處不在。
傳感器監測,呼吸“純凈”氧。在密閉的系統里常駐半年,清新環境至關重要。中國電科為問天艙配備的系列氫氣、二氧化碳傳感器等,可實時監測艙內微量氣體含量和氧濃度指數,氧傳感器還可給制氧系統下達制氧指令,確保航天員的健康呼吸。在航天員艙外服系統上,配備有流量、溫濕度、壓力等傳感器,可以實時監測航天員的呼吸、心電、體溫等參數,為航天員生命安全和出艙活動提供醫學參數保障。
超能太陽電池陣,長久續航不斷電。太空生活、科研,處處需要電能供給。中國電科為空間站“發電站”再添大號“充電寶”,此次問天艙使用的“小體積、大能量”柔性太陽電池陣,其面積重量僅為傳統太陽電池陣的50%,光電轉換效率高達30%,達到世界先進水平。
核心關鍵器件,搭建數據傳輸“高速鐵路”。實驗數據和語音數據的傳輸,有賴于可靠穩定的通信器件。中國電科研制的核心芯片、光無源器件、光纜、連接器等組件,打造了數據傳輸的“高速鐵路”。并且,這些組件在保證“小體積”的要求下,實現了抵干擾能力優、功率穩定性好、環境適應性強等“優性能”,充分保障艙內外高速數據的光互通互聯,助力完成信號光分離、合并、傳輸等功能,為空間站內外數據傳輸開辟直達通道。
激光交會雷達,“多居室”的“合頁器”。舊“船”下車,新“艙”續接。替補天舟三號的對接口,問天實驗艙將與天和核心艙交會對接,形成多形態的空間組合體。中國電科研制的激光交會對接雷達,通過多方位、大范圍反射雷達的光信號,完成飛行器距離、角度等飛行參數的測量,為航天器交會對接穿針引線、精確引導。該系列雷達針對空間站任務全新升級,解決了大動態、高精度、多參數實時測量等難題,在設計壽命、作用距離、測角精度等方面性能優異。
中國電科將繼續發揮電子信息技術優勢,為我國空間站建設提供更多智能科技支撐。